同时,目光一转,不由自主的顺着窗户看向西北方,心中思绪起伏......
老伙计,你可是帮了咱的大忙!
以后,不仅咱不会忘了你,天下的百姓也不会忘了你的。
遥想上古时期,神农氏遍尝百草,为世人寻药诊病,被后世歌颂功德,享受庙宇香火。
而你送来的土豆,将来会让百姓不为吃饭发愁,辅保大明社稷康宁,长治久安......
凭此一功,即使比肩神农氏,也不遑多让!
道理很简单!
人不会每天生病,但只要活着,就要考虑吃饭问题。
少一顿都不行!
良久,朱元璋收回思绪,开始考校起儿子来。
“标儿,如今可以确信,土豆的到来,能让大明的百姓免于挨饿,乃大功一件!”
“你说,咱赏赐点什么才好?”
毕竟,人家不愿意做官,而当初开国时,就给了个公爵,已经到了顶点。
再往上升,就要裂土封王了!
别人不好说,反正他朱元璋没那么大方。
藩王的位置,都是留给自家儿子的。
此时,朱标仿佛看出了他的想法,立马给出了主意。
“父皇,韩国公是开国元老,有功不赏,世人难免会说我朱家薄情寡恩,有失公允。”
“但他已经辞去了中书省丞相,您就算给他封官,多半也是不会回来的。”
“听说,离京之前,父皇与他定下婚约,一年之后,将妹妹临安公主嫁给他的长子李祺。”
“依我看,不如来个好事成双,您借着机会,给他的二儿子封个官得了......”
“既能示以恩宠,还个人情,又能增强两边的联系,不至于随着时间慢慢疏远。”
朱元璋听罢,立马笑逐颜开,连连点头。
“好,就这么办!”
“不过,还要派人到暗中观察,留意动向。”
“等下一批土豆种出,咱要亲自到场,分享这份喜悦!”
“到时候,不仅你要去,最好再带上你母后和朝中的文武百官!”
朱标欣然应允......
另一边。
李善长算了算时间,都过了这么久,土豆已经送到京城了。
估计朱元璋见了,怕不是要激动死,心里早对他千恩万谢了吧?
定远城外,李家农庄。
当初种下的十亩秧苗,如今已长至成熟。
一眼望去,全是颗粒饱满的稻穗,长势大好,入手沉甸甸的。
随着微风拂过,到处飘洒着丰收的喜悦......
“嗯,是时候了!”
这天,李善起了个大早,开始安排人收割稻谷。
播种的任务已经完成,并拿到了奖励,后面的事情,他决定不参加了。
有小妾捏腰捶腿,丫鬟端茶倒水,生活惬意着呢。
谁会吃饱了撑得,去受那个罪?
至于到场监工的任务,毫无疑问,光荣的落到了二儿子李芳头上。
这种苦差事,李芳自然是极不情愿的。
毕竟,人家之前是相府的公子,整天清闲自在,骑马坐轿有人抬的,处处高人一等。
现如今,却要顶着风吹日晒,到田里指挥下人秋收,哪是人过的日子?
断崖式的落差,让他一时难以接受。
不去!
坚决不去!
“爹,你还是找别人吧!”
“我就想不明白了,你老放着宰相不当,为啥要跑到乡下受苦?”
“士农工商,哪一行不比当农夫活得滋润?”
说着,李芳把头一偏,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,准备回房睡觉。
儿子不听使唤怎么办?
容易!
千百年来,历代先祖留下了丰厚的经验。
打一顿就好了!
旋即,李善命人到厨房取来擀面杖,开始执行家法。
“好小子!”
“你乳臭未干,就敢和老子顶嘴?”